欢迎来到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!

德育园地

校训:诚、毅、博、勇

德育园地-德育研究

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

来自:南安一中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3-28    阅读数:14826

文/陈斌颖

在古斯塔夫·勒庞《乌合之众》中作者认为:“‘群体’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,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、职业或性别,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。”可以说处于群体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,个体的差异从而被隐藏、模糊。作为班级管理者,应当适当学习一些群体效应,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,克服其消极影响,提高管理实效。

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“破窗理论”。这个理论认为: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。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不良现象就会滋生、繁荣。班级管理中,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:当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,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,其他同学就会得到这样一种暗示: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;再加上人天生的破坏欲,叛逆挑战老师的权威就是一种体现,他们一挑战肯定有分不清是非的同学就会报以笑声表示欣赏,这样他们就得到充分的满足,于是便会效仿。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挥其效应。当第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,老师又没有及时教育时,班级的不交作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多;当自习课开始有学生小声讲话,老师又没有及时管理时,讲话的声音会越来越大;当有学生不遵守班规时,老师又没有及时处罚,班级不守班规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……所以我们如果想制止某种现象,当其第一次出现时,应给予制止或惩戒。利用破窗效应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社会心理学还有一个有名的现象,叫“登门槛效应”。“登门槛效应”本意是指推销员一旦能够将脚踏入客户的门槛,那么他就有非常大的机会推销成功。后来心理学运用这一说法来泛指在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之前,现提出一个小的要求,从而加大让他人接受大的要求的可能性的一种现象。班级里有个学生老是不交作业,我苦口婆心跟他讲了很多次不作作业的危害,甚至为此惩罚他很多次,但是学生就是屡教不改。后来我改变了方式方法,借助“等门槛效应”来处理,效果显著。我先跟他讲:你看你不交作业让老师很为难,老师也知道你不是故意不交作业,你是有实际困难,作业很多时候都不会做。但是你不交作业,老师又不管你的话,其他同学也会慢慢地都不交作业,到时候我就很为难了。这样你帮老师一个忙,你每天都按时交作业,你做不做,做多少,对错如何,我都不管,哪怕空本子,只要交上来就可以了,好不好?这么低的要求,学生很容易就答应了。一般来说,学生开始是有点试探性的,还有点兴奋。他开始交空本子了。只要交本子,我就鼓励他,在他的本子上画一个笑脸,平常看到他也微笑。通常学生试探了三四天后,会不好意思,自己会主动做一些会做的题目。这个时候,我就进一步提要求了:这一段时间我们合作真愉快,因为你的配合我的工作轻松多了。你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。而且老师还发现你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。虽然老师没有要求你做作业,但是我发现你会做的题目都做了,非常不错。以后你若天天都这样,那该多好!并且在遇到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,摸摸他的头。得到了老师的一些肯定和鼓励!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的确不痛苦,他就真的每天做作业了。在这样 20 来天的培养中,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做作业,按时交作业的的习惯,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培养通常要 21 天。随着学生态度的认真,他的成绩也得到了提升。因此到第二阶段末期,学生基本能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。这个时候老师就又提出第三阶段的要求,即提高正确率。这个过程大概 5 天,并且每次都很认真详细地跟他分析他的作业。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,并且在做作业的过程中,他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,到第三阶段完成后,老师就基本上不用管这个学生了,他已经能按时完成作业,并且质量还不错。可见对学生的提要求不能一下子太高,要像登门槛一样,慢慢地一步一个台阶而上。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。

高年级生叛逆心很强,有时候你太顺着他,他反而不听,对这样的学生运用登门槛效应可能要变一种形式。那就是先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求,在遭到拒绝后,你再把你本来想要他们达到的要求抛出来,往往学生会同意。比方十一期间,你本要求他们做 2 套数学模拟卷.可以先说要求做 4 套,这个时候学生会抗议太多,那就 3 套吧,这个时候还会有学生抗议,先得他们周旋一番,最后装成屈服的样子,最后 2 套。都减半了,该满意了吧。往往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开心,很得意。通过自己的争取居然少做一半的作业,很有成就感。至于作业完成起来心态也会不一样。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运用登门槛效应:即提要求要先得尺再进丈,循序渐进才能笑到最后。

心理效应尽管很普遍,但是它也很微妙,很难觉察,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很难觉察到自己已经受到心理学效应的影响。它虽然很奇妙,但它确实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,它具有客观性。生活中有很多心理效应,只要有人群的地方,就一定有心理学效应在起作用。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,也有消极作用,要会恰当地运用它。咱们班主任来说,在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,如果学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心理效应,就能掌握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。那么班级管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,使班级管理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本气息。

咨询热线

0595-86382402
7*24小时服务热线

关注微信

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
返回顶部
Copyright © 2019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