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路上,遇见未知的自己
——初中生活和社会适应课堂教学纪实
课例说明:
在处理初中生在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,多次尝试用“NLP身心疗法”,结合课堂教学,以此形成一种适合于青春期的心理团体活动(或是教学活动)。具体形成以下四个步骤:第一步骤,开展《握手青春,你更美丽》讲座活动,鼓励参与,形成氛围;第二步骤,发出招募,学生自愿报名,通过筛选组成心理兴趣小组;第三步骤,提出目标,开展活动(每周一次);第四步骤,结合评析,开展教学反思,优化活动方案。
设计理念(背景):
本课例设计理念来源于“NLP身心疗法”,整合了完形疗法大师弗里茨·珀尔斯,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·艾里克森,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·萨提亚各自疗法,特别针对现今初中女生出现的早恋、留守、厌学、甚至暴力(自虐)倾向等生活和社会适应问题开展活动。
其中运用“NLP身心疗法”前提假设:
1.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;2.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;3.不预设“应该是怎样的”;4.注重“整体平衡”,考虑“三赢”;5.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;6.动机不会错,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;7.重复旧的做法,只会得到旧的结果;8.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,不能改变他人或世界;9.凡事必有三种以上解决方法;10.每个人都有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;11.每个人都拥有使自己的人生成功快乐的能力。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目标:通过团体活动(教学活动),进行体验、沟通、交流、分享,进一步探索自我,认识自我,接纳自己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了解他人,接纳他人,学习沟通方法,让自己更好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提升自我尊重能力与自我价值感。
教学对象:
初一年女生,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面谈筛选,确定活动目标共14人。
课程(活动)安排:
每周一次,共四次,每次80分钟。
第一课时
教学意图:
1.通过本节课活动,消除陌生感,使学生相互认识,建立初步信任关系;
2.确定规范,遵循保密原则。
课堂实录:
导入: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,我们组建立了这个团队,今后的这段时间里,将由林老师和陈老师共同带领、陪伴大家一起来学习,我们本阶段活动将由四节课来完成,期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彼此更熟悉,建立信任,敞开心扉,互相了解,以便于更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,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,认真体验,才能有更好的收获。
一、暖身破冰
1.围坐成一圈,按1、2、3报数,报1的组成一组,报2的一组,报3的一组,分成三个小组。
2.请每组成员互相自我介绍,用你认为最好的方式让人记住你,可以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,家住哪里,哪个班的,家乡有何特产或特别好玩的。请每个成员说出本组成员的名字。
3.合成大组,向所有人介绍本组每个成员的名字,再认识其他组的成员的名字。
二、寻找有缘人
1.播放轻快背景音乐,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0张不同颜色,几种图案图形的拼图,主持人要求每个成员到场地中的盘子里先取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。
2.拿到后,去寻找和自己图形相匹配的人,找到自己的“有缘人”。
3.当发现自己的图片无法跟其他同学的相匹配时,可以去盘子里换一张。
4.坐在一起,分享共同点,兴趣爱好。
5.分享:今天的活动中,你有什么感受,你发现了什么?
A同学:当我拿着我的图片去找到和我相匹配的图片时,我心里好激动,我们坐下来聊了一会儿,发现我们有些兴趣好爱居然相同,我们都喜欢看小说,都喜欢写日记,喜欢穿白袜子。
B同学:今天让我知道要怎么去交朋友,以前老是苦恼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聊天,现在知道了,我很开心,而且知道同学的一些特点,兴趣爱好,也想以后要培养些兴趣爱好,这样大家在一起会有更多共同话题。
C同学:我今天感觉敞开了点,以前害怕跟人讲话,但这个活动让我突破自己的一个局限,跟同学相处不会那么尴尬。
D同学:通过一张小卡片,去寻找结识“有缘人”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彼此,感到这种方式很亲切,很自然。
E同学:起先我拿着手上的卡片去寻找时,找了好几个都对不上号,我心里很着急,看到别人都已经找到了,我就想我可能跟别人没缘份吧,感到有种跟别人不一样的感觉,后来老师说可以换张卡片,我换了才找到自己的有缘人,心里的紧张感消除了,我明白了在没有方法的时候可以换另一种思路。
F同学:我以前认识人很困难,这次一下认识了很多人,我想我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朋友的。
G同学:在向同学介绍家乡时候,我很自豪,我还邀请同学以后可以来家乡玩,我会给他当导游。我很喜欢这样的分享。
老师总结:这次活动,同学们对彼此有更多熟悉了,大家表现很积极,很认真,也有很多的收获很多感悟很多的学习,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,相信今后的活动将会有更大的收获。
三、签约保密协议书
当我们彼此更熟悉了之后,以后的活动中可能会涉及到某个同学的秘密或隐私,为了更好的保护同学们,我们必须遵守保密原则。
四、作业:学习认识陌生人,主动交往
五、点评及提升:
几个陌生人在一起,心还很难打开,利用一些不规则卡片,去寻找相匹配的卡片,相信这是一种遇见,一种缘份,一般不会反感,让学生去主动介绍自己,认识他人。当坐在一起交谈时,两个相契合的人都会感到高兴,而且发现彼此的一些共同点,不知不学拉近了距离,消除了陌生感,于是就特别兴奋。主持人故意设置40张卡片,让他们不是一下子就寻找到相匹配的,而是通过再次去换,找,也就是有个努力过程,所以找到了就觉得特别珍视。当要求大家分享时,都很积极,挖掘出了许多可贵的感悟,让整个团队有更多亲切感、熟悉感、归属感,所以感觉融洽与温馨。
第二课时
教学意图:
1.通过回顾,了解学习情况。
2.通过游戏活动,体验生活环境的变化,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。
3.继续使团体更有凝聚力,创造安全氛围,让心理更加开放。
课堂实录:
一、导入
上节课我们通过寻找有缘人的活动,同学们有了一些发现和学习,知道如何去和陌生人建立关系,学习如何主动与人交往,并且收获了一些喜悦。那么这几天来,你是如何去运用课堂所学的呢?谁来分享了下?
分享:
A同学:我在散步时跟同学有更多的交流,发现了一些共同点,我们都很激动。
B同学:我去荡秋千时带着好奇心,试探着去询问同学,发现我们居然是同乡,
C同学:我和同学一起分享读过的同一本小说,去过的同一个旅游地,喜欢的美食。
……
通过分享,发现同学们有很棒的学习能力,并且懂得去运用,这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事。
二、活动过程
1.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做个游戏,我宣布一下游戏规则:
a :每三人为一组,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“小木屋”,另一个人扮:“小松鼠”,蹲在“小木屋”里。
b :根据老师口令进行变化,如:
“松鼠搬家”——“小松鼠”调换到其他的“小木屋”
“樵夫砍柴”——搭建“小木屋”的两个人分开,寻找新的“樵夫”搭建新的“小木屋”
“森林着火”——“小松鼠”可以变成“樵夫”,“樵夫”可以变烦恼“小松鼠”
c :在三秒之内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“小木屋”或新的“樵夫”,将会被淘汰,被淘汰者要接受“惩罚”。
2.游戏开始
共有4个小组,还有两只无家可归的“小松鼠”,时刻准备寻找新家住进去,经过一轮游戏之后,两只”小松鼠“找到了新家,可是把另外两只小松鼠给挤出来了,随着口令变换,特别是在”森林着火”这个口令一发出,大家慌乱四散,有的不知所措,有的赶紧找家,有的赶紧搭房子,动作慢的只好被淘汰了。第二轮开始了,大家这次都非常小心,担心被淘汰掉,知道不能听错口令,于是静悄悄竖起耳朵听,动作很敏捷,但竞争是残酷的,又两人被淘汰了。第三轮时,有的先总结经验,悄悄在讨论怎样才能不被淘汰,因为人数设置,总有两人被淘汰。第四轮,这次大家警惕性非常高,随时准备听口令变换动作。……共做了十轮游戏,结束时,统计一下,被淘汰最多次的站出来。
在这个活动中,你有什么感受或感悟?
3.分享:
FY:感觉这个活动很有趣,玩得很开心,一下子心都被打开了,同学之间有很多欢乐,很多笑声,有时紧张有时害怕,害怕被淘汰,有时又高兴,因为找到家或者找到伙伴搭了家,现在还很激动。
JY:这个活动让我再次与同学关系更亲密些,有时不小心被淘汰,就觉得跟大家距离遥远,有种落后的感觉,找到家时又让我很高兴,很有安全感。找到伙伴搭房子时,觉得自己很好,能为小松鼠做点事情,有种价值感。
WX:觉得这个游戏看似简单,但有时紧张,有时开心,有时慌张,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,所以感觉也很残酷,就像学习时,你追我赶,有时排在前面,也怕被追上,有时排后面,又觉得压力大,没面子,所以,感觉这个活动也是一种释放,也体验到了孩童时的欢乐。
EJ:我感觉很好玩,一个很感动的地方就是当我成为一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时,我心觉得孤单了,刚好有在房子里的小松鼠向我发出邀请,让我与她同住,所以很温暖,很感恩。
SF:这个活动就像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了,我们就要积极去适应这个变化,要主动改变自己,不然只有被淘汰了。邀请被淘汰最多次的同学分享。
YL: 我多次被淘汰,觉得很沮丧,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,我太笨了,我觉得自己总是动作很慢,还没反应过来时,人家已经都有自己的家了,有时害怕太多,有时又太紧张。
师:多次被淘汰,你有没有总结经验?或者尝试不一样的办法?
YL: 我觉得自己不行。师:我们来看看你的思维模式,你的话中,有什么事都做不好,太笨了,动作慢,自己不行。
师:你发现没有,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语言?
YL:消极的。
师:你可不可以尝试一下,把这些语言转变成有力量的,积极的?
YL:不知道怎么变。
师:有谁知道的?
生:我有些事情做不好,我会尝试做好的,我做事很谨慎,我可以的!
师:非常棒的答案,给她一个热烈的掌声!问YL, 你感觉这话听起来怎么样?
生:觉得听起来感觉有力量,以后要注意用积极向上话语。
师:同学们都很投入在游戏中,而且总结了很多的感受感悟,让我们意识到,当处在变化的环境中,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,要主动想办法,既要用爱去包容别人,也要改变自己,接受别人的关怀,竞争中要大胆,又要心细,要勇敢,又要智慧。
四、作业:提交活动心得
五、点评及提升:这个活动又激烈又欢快,樵夫和小松鼠们在一次又一次竞争中,总结经验教训,学习在变化中去主动适应,改变自己,淘汰机制让学生感受压力,也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。不足之处就是人数太少,只有四组略显简单,小松鼠和樵夫变来变去难度不大。这个活动更适宜人数较多时来做。
第三课时
教学意图:
1.通过品尝一颗李子,闻花香,听音乐,打开感官,理解活在当下。
2.通过学习冰山图,理解行为背后的需要,进而认识自己,理解他人。
3.解决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情绪。
4.让学生知道遇到有情绪发生时该怎么处理。
课堂实录:
一、回顾导入
上周我们体验到了当环境发生了变化,我们如何好应对去适应,去改变我们自己,也学习了在竞争中,如果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,要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快去争取自己所需要的,孤单时要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人交往过程中,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,如果出现了情绪怎么办?
二、吃李子,一边播放音乐
1.摆出一盘李子——你看到了什么?(视觉)
2.每人拿一个李子——感受它的形状、质感、温度(触觉)
3.闻一闻——有什么味道?(嗅觉)
4.吃——什么感觉?(味觉)
5. 听——此时还有伴随你们的是什么声音?(听觉)
分享:我通过看,触摸、闻、吃、咽各种动作,知道它的青青的颜色,椭圆形状,还有丝滑般的触感,冰冰的,脆脆的,酸酸涩涩的味道,通过吃李子这相动作,知道了要充分了解李子的特性,就要充分运用我们的各种感官,而且要用心去体会,全然在当下,即使只是李子,也能吃出味道来。
有个不吃李子的同学分享:我看着觉得恶心,觉得它不好吃,如果吃了会吐,肚子会不舒服,我想吃的是苹果。
师:所以我们看,这个同学她产生了什么情绪?——恶心。她有什么观点?——觉得不好吃,会吐,肚子会不舒服。她期待能吃到什么?——苹果。她需要的是什么水果?——好吃的。
表面上看她不吃李子,实际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冰山图。
三、学习“冰山理论”
1.每人手中分发一张“冰山理论图”
我们每个人与人交往过程中,所呈现出来的是行为方式,这犹如冰山上的一角,而水面下还有很丰富的一些东西在左右着水面以上的部分。所以,今天,我们要学习来探索冰山下的故事。
在行为方式下面,会有感受,比如兴奋,着迷,愤怒、恐惧等。感受又来自于我们的观点,包括看法,判断。观点下面,是信念在支撑,信念下面又是隐藏了期待,想让对方做什么事来满足你,期待的背后,就是生命最深处的渴望,这是全人类所共有的,比如渴望被爱,被尊重,被理解,被肯定,被欣赏。
2.学生分享:有个男生说我胖他瘦时,我很生气,我就说胖可爱瘦可怜。
师: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的冰山图
行为——男生说我胖他瘦。
应对方式及感受——生气,对抗。
观点——他这样是嘲笑我胖不好看,姑姑曾经说胖可爱瘦可怜。
师:你期待这男生怎么对待你?
生:我期待他能以一种平和口气跟我说话,能看到我的优点,别只看我的缺点。
师:也就是说,你内心里需要的是什么?
生:(想了一会儿)我需要被尊重,被肯定。
师:你看到了,在你的内心深处,或许很早就渴望能够被尊重,被肯定,而你期待那个男生能说出一些话来满足你的内心,但他却没有,带着这份缺失感,我们依然会有很多的期待在别的场合,当某人的一句话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,我们还会再伤感,失落,愤怒等。这种缺失感是哪里来的呢?在我们很小的时候,可能那时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,我们饿了,渴了,害怕了,需要妈妈的怀抱,我们用哭来表达,可是妈妈正忙着,或者爷爷奶奶会告诫,孩子哭了不要去抱他,不然会宠坏了他。于是,我们的哭声换不来妈妈的爱,认为这招没用了,妈妈不爱我了,我是不值得被爱的,我不是一个好孩子,就这样,生命中的那个空洞形成了,我们空虚,无望,我们渴望爱,于是用吃零食,男孩子抽烟,或者谈恋爱,或者打架,骂人等一些行为来表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满,我们甚至忘记了,我们是用千万种方法来呼唤爱,但也发现了,哪种方法都不凑效。
既然别人不能给我们想要的满足,物品也不能,那么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?
首先,是去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,然后接纳自己,接着去看到自己所拥有的,去肯定自己,欣赏自己,在生活中多方面做加法,让自己丰富起来,同时也做减法,减去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负担,让生命轻松起来。
3.老师带领所有学生与内在小孩子对话:现在,让我们做几个深呼吸,轻轻闭上眼睛,去接触内在脆弱的自己,对她说“亲爱的小孩,我看到你了,我看到你的伤心难过,我知道你的恐惧,我明白你的愤怒,对不起,我以前没关注你,谢谢你,用这些不舒服来提醒我,引起我对你的重视,我知道你需要被爱,被关注,被欣赏,被肯定,我答应你,我会做些事来关心爱护你,我每天都要来欣赏你,肯定你,我要好好来爱你。”深深和自己拥抱,给自己足够的温暖和关怀。当你准备好的时候,你可以轻轻张开你的眼睛,让思绪回来,看看这个环境,看看彼此。
4.分享:
今天学到了我们内心里的空洞是无法被别人来填满的,只有自己去关爱自己,自己去满足自己,为生命做加法,也做减法,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样,轻松快乐。
四、作业:
这周回去后经常做深呼吸,在心里欣赏自己,肯定自己,时时尊重自己,也以同样方式对待别人。多做一些事情爱自己,跑步,跳绳,看书,唱歌等。
五、点评及提升:本节课当场处理学生出现的情绪,让学生学习认识情绪的来源,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,从而学习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要,凡事从改变自己开始。这个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考验。
第四课时
教学用意:
1.通过冥想活动,让学生体验放松,接触内心,放下防备,呈现真实。
2.通过对沟通模式的学习,明白内在真正的需要。
3.通过帮助学生解答疑问,让学生学会自己帮助自己。
4.通过诗歌作品,让学生建立强大内心
课堂实录:
一、冥想
听着音乐,放松下来,让自己深深进入内在,全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心灵,就像吃个李子一样,打所有的感官,看看自己的坐姿,是否舒服,你可以调整好,让自己更加舒适,然后用你的呼吸去连接全身每个地方,在这个时候,不论出现什么,你就只是去允许它,接纳它,友好地对待它,有不舒服的,给它一个微笑,对它说一声欢迎,再接着,对自己有更多的欣赏和肯定,你知道你是值得被爱的,值得被尊重的,并且,也会把这一份爱和尊重给别人,你知道,从今天开始,你要好好爱自己,善待自己,你知道你会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方式来满足自己,让自己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。深深地吸气,然后回到此时此地。
刚才的冥想活动你有什么要分享的吗?
学生分享:我感觉进入一个平静的世界中,然后现在比较能欣赏自己了,当我尊重自己时,我发现看待别人也觉得友好了许多,所以我觉得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。
二、认识沟通模式
师:很棒的分享,接下来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自己,以达到更好适应环境。我们知道,在生活中,常常并不是一帆风顺,有时会有些压力,在压力情况下,你是如何与人沟通的?今天我们要认识萨提亚的四种沟通模式。
1.沟通三要素:自我、他人、情境。
2.常见的求生存沟通模式有四种
(1)讨好型(忽视自我,只有他人和情境)
思维特点:都是我的错,是我没做好,我道歉,我不能让人生气,你是对的
感受:委屈、受伤、悲伤、焦虑等
(2)指责型(忽视他人,只有自我和情境)
思维特点:都是你的错,你从来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,我完全没错。这种人常是有敌意的,专制、让别人为自己情负责,脆弱。
常有感受:生气、愤怒、挫败感、不信任、不满、怕失去控制、无助
(3)超理智型(忽视自我和他人,只有情境)
思维特点:非黑即白、除了错就是对,凡事认死理,自己知道得更多,别人不合理,喜欢解释,讲道理,常常赢了道理输了感情,固执、钻牛角尖、较真等
常有感受:通常不大显露情绪,内心极为敏感,孤单、空虚脆弱、易感被拒绝
(4)打岔型(忽视所有因素,不顾情境、他人、自我)
思维特点:心不在焉、时常逃离、常改变话题、冷战、沉默
常有感受:仅显露少许真正感受,内心极为敏感,焦虑悲伤、脆弱、困惑
教师明确:最健康的沟通方式是:一致性沟通(顾及自我、他人、情境)
三、学生分享,教师现场处理
AQ:我和一男生本来好好的,后来就不再联系了,我不明白为什么?递纸条问他,他也不理我,(难过,想哭)
师: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?
生:我很伤心、委屈
师:请一学生做讨好型雕塑:单脚跪地,一只手放在胸前,一只手向对方伸出恳求,身体姿势软弱。另一个人站在她面前。
师问做雕塑的学生:你的关注点在哪里?这样你感觉怎么样?
生:我的关注点在事件上和对方上,这使我感觉很难受,很受伤,委屈
师(问当事学生):你有什么想法或观点?
生:我觉得他不喜欢我,一定是我哪里做不好,或者我不可爱
师: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你这个想法?或你觉得什么情况下才会被喜欢?
生:我只有做好了他才会喜欢我。
师:你期待他怎么对待你?
生:我期待他能跟我好好说话,期待他能对我有一些关心,期待有人陪伴
师:在这件事上,你对自己有做么期待?
生:我期待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
师:所以,看看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
生:是被关心,能够有人倾听我,我还需要一些鼓励,需要安全感
师:你是否发现了,自己在期待别人来满足你内心的需要,可是在别人身上,或许他给不出,因为他也有需要,或许他不想给,所以没法从别人身上得到时,从上节课里,我们学到了什么?要怎么给自己所缺乏的?
生:要自己给自己
师:说得好,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,我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,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成功快乐的人生,每个人都有优秀的智慧的一面,也有脆弱无助的一面,就让我们用这一部份强大而智慧的自己,来照顾这个脆弱无助的自己。(再次全部做自我关爱,自我支持练习)
四、学生分享感悟:
感觉平静一些,看到自己其实还有挺多的优点,所以我可以运用优点来带领缺点部分,让自己更加平衡些。今天学到很多,知道自己出现一些情绪时要如何去自己照顾,而不是总想要别人的帮助,有压力时还是要看到自己所拥有的,不要让压力把自己的优点都掩盖住了。
五、老师总结:
通过四节课的学习,我们建立了很好的一个团体学习氛围,彼此有更多的信任。我们还进一步认识了自己,也了解了一些沟通的模式,懂得了在生活中,有些情绪有些压力时,要怎么去自己关爱支持自己,当然,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,让我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,希望你们回去后能够增加自我觉察,学以致用,这次的课就先上到这里。
六、作业:
分发一张《当我内心真正强大时》的诗歌,回去后经常读,直到把它读到心里去了,内化为自己的东西。
七、点评提升:
这节课所呈现的沟通模式,特别是通过身体雕塑,让学生用身体去体验感受,去明白自己的期待,并且在现场让学生得到深入的练习,能够让学生懂得自己去面对情绪和压力,也会为以后的生活所遇到的困惑如何去解决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。相信通过这四次的课程,学生能更加开放,也更多认识自己和他人,学会接纳自己,关爱自己,支持自己。
教 学 反 思
1.理论方面:有些理论运用得不太熟练,需要进一步熟悉转换。
2.达成目标方面:
(1)学生对自我认识还很不够,要在这方面加强补充。
(2)对于不喜欢分享讨论的学生,要适当关注。
(3)时间有限,学生呈现出来的情绪不能一一处理,课后有需要的可以单独找老师咨询。
(4)沟通方面的学习只举了个例子,以后的学习活动要继续体验没有体验的部分,视情况而定。
3.活动场所:过于简单,不够温馨舒适,导致学生身心不够放松,今后的活动要把场所布置得更安全合适,最好铺上泡沫地垫,每个人坐在坐垫上,这样会更加亲切放松。
4.学生参与方面: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不够,主要集中在大组的分享,可适当增加两三人的小组分享。有的还不大敞开,以后可增加些简单的互动,增进彼此的信任度。
(本资料于2019年6月整理)